大学的文化使命

编辑:admin 日期:2018-09-13 09:27:57 / 人气:

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流动轨迹不断变化,产生了大学这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就像任何一种社会机构一样,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承担着特有的社会责任。当今之日,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大学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基础上增加了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功能。这些新功能,要求大学在“育新人”“兴文化”上发挥特有的作用。
大学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育新人”的重要阵地。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就是依靠民族精神进行延续的,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我们现在全社会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观念把整个国家和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应成为时代新人的根本精神。
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育新人”的重要阵地。一方面,大学有义务和责任向师生乃至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各种媒介引导舆论,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嘉奖,让师生从校园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受到感染,积土成山,积水成海。大学要培育新人,形成高地。另一方面,教育的本质就是引导人接受先进的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青年时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尤其是大学阶段可谓是成熟稳定期。大学要抓住这个最佳培育期,在大学校园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担当复兴大任。
大学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筑“兴文化”的重要堡垒。
“兴文化”,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要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大学担负着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以及引领文化的社会职能,大学更是新文化和新思想的主要发源地。纵观历史,在世界各个国家中,大学为各种新思想新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许多著名学者都曾在大学中做过研究和教学工作,他们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许多政党和国家的重要理论都是倚重大学进行传播的。大学师生对腐朽思想和文化的诱惑要有较强的抵抗力,他们可以在批判不良文化的同时,充分宣扬对人们身心有益的文化,从而达到文化发展的目的。所以说,大学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应担负起“兴文化”的国家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经历革命洗礼,并最终成长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较高程度的文化自觉,传统文化的热爱便油然而生,文化自信也随之而来。中华文化宝藏将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因此,大学要充分发挥“兴文化”的重要堡垒作用。
一方面,大学要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力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首要人群是年轻人,因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大学生是青年的代表。现今时代信息化飞跃发展,大学生是各种媒体的主要受众。大学不但可以通过课堂,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润物无声地感染大学生,让更多大学生通过各种新媒体了解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视为己任。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带到新的群体中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和美丽将会感动更多的人,形成较强的辐射效应。
另一方面,大学要注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文化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文化根基,这也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本条件。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依旧强大,这同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是密不可分的。大学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特点,注重文化转型,主动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对文化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优秀的文化保障。
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育新人”和“兴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在“育新人”的过程中建立更广泛的文化自信,在“兴文化”的过程中培养能够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二者可以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2018年09月13日第6版 版名:理论周刊·教育科学

现在致电 010-6688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