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传承勇创新 争当健康文化引领者
编辑:admin 日期:2018-11-01 08:39:30 / 人气:
季秋时节,暑气消退,岭南大地迎来最美的季节。如果此时有一双眼,从惠州东江新城的高空俯瞰,江湖环绕中,会有一处灰白相间的建筑群,牢牢锁住视线。这里有着与岭南秋天最契合的景致,在似冷而未冷中,明明入秋,却绿意依然,加以青黛略施覆于白上,更若一幅点点翠玉入画中的岭南画卷……这里就是惠州市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市中医医院”)。
若稍加留意,人们还会发现,市中医医院之所以让人格外关注,不独因它的景致,还因它独特的气质。
一直都觉得,每一座城都有它专属的调性,而一座医院也都有它特殊的气质。于市中医医院而言,当浓郁的岭南风情,邂逅千年中医文化,碰撞出来的,自然是市中医医院独一无二的气质:优雅从容。市中医医院的这份优雅从容,是恪守从医之道,传承千年国粹的岁月沉淀,更是紧握时代脉搏,勇于创新求变的胸有丘壑。
重于传承。它承千年国医之脉,扬千年国医之法,习大家之古风,利一方之百姓。信手拈来几例,便为佐证。它铺排膏方节、独创怡养节,主题活动精彩不绝;它邀蒙童参观,进社区义诊,普及人群,老幼皆宜;它辟三千平米展馆,筑造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系统推介,再出新意。
善于创新。它勇担“龙头”重任,成为我市空中医疗救援基地,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它创新诊疗服务手段,微信挂号、缴费、体质辨识一体化,简化看病流程,减轻患者负担;它革新煎药技术,提取配方中药颗粒,更加便于携带;它以文化建设为脉,与时俱进创新中药文化、纪检文化、党建文化,不断丰富现代中医的文化内涵。
于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市中医医院以独有的优雅从容,穿过53载的光影更迭,见证和参与了40年改革开放的风雨变幻。
勇担重任为使命
彰显千年精髓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国学一脉,窥探阴阳、遵循天道,是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经验、实践经验,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惠州,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国医之道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生于惠州、长于惠州的市中医医院,作为惠州唯一中医类的三甲医院,注定要肩负起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龙头”重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传承千年国粹中不遗余力。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市中医医院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去过市中医医院的人都知道,无论是西湖畔的老院,还是东江新城的新院,从建筑风格,到内部设计,都特别融入了中式古典建筑元素。在这种浓郁的中式氛围中,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自然彰显开来。而在形象之外,市中医医院更注重对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挖掘,通过举办各种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让中医药文化根植人心。
去年11月,市中医医院主办的第三届膏方文化节在社会各界掀起了巨大反响。市民在免费品尝膏方、免费制作膏方、享受专家义诊、学习滋补药膳知识、鉴别中药真伪、体验中药茶饮中,对中医药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时隔月余,继成功举办第三届膏方文化节之后,市中医医院又为市民带来了首届怡养健康节。强调“怡于心,养于身”的中医养生之道,该健康节根据不同的节气特点、不同的人群特征、不同的生命阶段,有针对性地推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旨在通过体验式的活动,让市民在走近中医药、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支持中医药的过程中,成为中医药养生的受益者。
事实上,第三届膏方文化节也好,首届怡养健康节也罢,都不过是市中医医院在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道路上的一个缩影。
作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市中医医院从未停止过创新的脚步,时时刻刻都在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承国粹精神而筹谋划策。辟三千平方米面积,重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展示馆,正是市中医医院精心筹谋划策的具体体现。
精心铺设四展区
打造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
在市中医医院东江新城院区的门诊三楼,记者看到区域面积约三千平方米的展示馆,被划分为学术传承、中华医药展示、健康管理、健康干预等四个展区。
众所周知,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是关键。深谙此点的市中医医院,于2015年引进了国医大师吕景山,在该院设立了广东省首个“吕景山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招收了陈洪、林惠京、王国书、黄桂琼等四位院内医生为亲传弟子,开始了学术传承工作。
据悉,“吕景山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自设立以来,市中医医院将吕景山学术思想精髓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专科发展,取得良好效果。“吕氏对药对穴”思想在中医糖尿病、心病等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提高了临床疗效,设立了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研究室,新增了一批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自师承吕景山以来,四位弟子一直致力于学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承担了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2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科研成果转化临床应用4项。目前,四位弟子已成长为省名中医、市名中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学科带头人等。
依托该工作室,市中医医院首先于展馆内开设了学术传承区,作为吕景山及其弟子学术经验继承及指导的场所。
在中华医药展示区,融入了雕花、回字纹等中式元素的展示柜上,摆放着由社会各界热心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爱心人士所赠的各类中医药器具、中草药标本。其中不乏极具代表性和历史性的中医药发展见证物,如制药器物、煮药器物、储药罐/瓶、诊疗器具、医籍资料、养生运动物件等。
缓步一侧,一尊代表中国传统医学的巨大针灸铜人,恰如当年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的那尊,让人清晰直观地了解到针灸之法在中医药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另一侧的中医药知识长廊上,更是通过画卷、花窗展板,介绍中医的经络学说、阴阳理念、天人一统观、五行学说、藏象学说,以及用成语诠释中医人悬壶济世、妙手仁心的大医精诚精神。
中医名家孙思邈有言: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向来不以治疗疾病为中心,而以关注健康为己任的市中医医院,在展厅内特设了健康管理区,也就是治未病中心。
记者看到,该展区另设有体质辨识与健康评估室、健康咨询与指导室、健康干预室、辅助检查等区域,以开展中医特色体检、健康调养咨询、中医诊疗、传统疗法干预、健康养生等,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从该区域穿过,多位市民正咨询着医生,了解养生保健之法。
而在健康干预区,记者看到针灸、推拿、拔罐、艾灸、刮痧、熏蒸等各种中医诊疗技法一应俱全。其中针灸推拿科更是拥有先进的微波治疗仪、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子午流注治疗仪、干扰电治疗仪、热磁治疗仪、离子导入治疗仪、电子控温中药熏蒸床、电子控温中药熏蒸太空仓、电子控温中药熏蒸器、自行研发大型艾灸箱等。
一圈参观下来,记者深刻感受到,市中医医院打造的这个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因为功能齐全、涵盖宽泛,不仅成为中医药文化的缩影,是中医药文化的宣传阵地,是中医药工作者、院校学生接受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更是向社会普及中医药知识、加强中医药对外展示交流的窗口。
善于创新巧传承
在与时俱进中阔步前行
参观展示馆的过程中,记者特别留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在中华医药展示区内,创新融入了科技元素,采用电子触摸屏,立体介绍中医药常识、中医方剂、体质辨识、养生保健等中医科普知识,以实现参观者与展厅间的互动交流。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诸如此类的创新之举,于市中医医院来说,可谓是屡见不鲜。许多市民应该都还记得,在2016年12月,惠州首架空中医疗救援直升机,盘旋在惠州的上空,最后落在了市中医医院东江新城的院区内。作为我市空中医疗救援基地,市中医医院在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承接着全市范围内空中院前急救、患者院间转运、器官移植紧急转运、医疗专家转运、政府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医疗救援演练等任务。
市中医医院这样的创举,不仅创下了行业先河,也让惠州市民开了眼界、有了安全感。而在这样的创举之外,市中医医院还通过“互联网思维”的融入,让市民治疗保健有了更便捷、更舒适的体验。
如在2014年,该院就采纳了智能停车系统,免除了拿卡交卡的繁琐环节,让进出医院变得更简单;微信公众平台更是实现了挂号、缴费、体质辨识等多功能于一体,大大缩减了看病保健的等待时间;充分尊重都市人群的生活节奏,市中医医院还从代煎汤药到提取配方中药颗粒进行技术创新,更加方便患者服用、携带和保存。此外,市中医医院还创新药品寄送服务,为忙碌的患者节省等药的时间。
在市中医医院院长刘庆荣看来,对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视而不见,不仅不是对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反而会阻碍中医药文化的发扬光大。
他认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就要做到传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我院在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并行。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创新与科技交流,持续深化重点专科内涵建设,打造国家级、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品牌,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坚持‘中医为本,惠泽百姓’的宗旨,在诊疗与服务上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在环境与服务上持续创新、优化惠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积极推动养生保健和特色康复服务发展,努力成为本地区健康文化的引领者,做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健康管理的呵护者、健康服务的贡献者,为打造卫生强市、助力健康惠州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中医药文化展示馆11月7日开放
11月7日,筹备多时的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将正式对外开放。作为中医药文化普及、宣传的重要阵地,开馆仪式当天,在免费向市民开放展示馆的同时,还将带来第四届膏方文化节、大型专家义诊,以及国医大师吕景山的弟子出师仪式。
届时,市民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还能在走近膏方文化节的过程中,掌握更多膏方制作、体质辨识、中草药养生的知识,免费享受到中医专家带来的诊疗服务。
据悉,作为展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医药展示区的开设,旨在为市民打造一个更直观、更清晰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窗口。前期筹建中,该展示区得到了社会各界热心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爱心人士的捐赠。如目前所展出的展品中,有12件为宋代、清时期的药罐、药盅、药碗、研钵、鼻烟壶等,均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捐赠。
但当前的展品,还不足以反映中医药发展的几千年历史沉淀。为丰富馆藏内容,也为更加系统地展示岭南中医发展历程,让市民对中医药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市中医医院特拟向全社会征集与岭南中医药发展相关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来源可靠的具有历史价值的藏品。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卢振侠 通讯员马丽昕 李连君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南师学子调研 新乡贤文化建设09-03
- 保利推出青少年艺术文化发展计划:展现艺术公益亮点---中国文明网08-31
- 《大中医》蓄势待发 影视取材传统文化或成新潮08-27
- 在上海书展感受文化“磁石”的吸引力---中国文明网08-21
- 文化夯实基础 创新推进发展08-16
- 透过当代文化的“门孔”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