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精神与文化自觉
编辑:admin 日期:2019-05-31 15:35:35 / 人气:
2018年是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当我接触到沈鹏、李建春合著的《诗以言志——沈鹏读鲁迅小说二十四首品鉴》一书时,我的第一直觉,这是一本好书。如今,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编校,《诗以言志》终于付梓出版。我手里拿着这册薄薄的样书,越发感受到了其中沉甸甸的分量。
我想,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有责任更有义务,和大家分享我编辑此书的感受。
这本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沈鹏读鲁迅小说后有感而作的二十四首组诗;李建春对沈鹏读鲁迅小说二十四首进行逐一品鉴的赏析文章。
从鲁迅小说发表至今一百多年间,有关其本人及小说的研究文章,各有特色,但像沈鹏先生这样,用传统旧体诗诠释鲁迅小说及鲁迅精神,还是比较罕见的。每首诗均为七言绝句,二十四首,形成组诗,单首诗如“折子戏”,整组诗若“连续剧”,一幕一幕地把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风貌以史诗形式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一技法具有中国章回小说特点,分回标目,次第开讲,沈鹏先生的诗词创作在传统修养与现代意识的有机结合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是沈鹏先生组诗形式美的别具一格之处。
沈鹏先生一生钟爱鲁迅先生著作和鲁迅精神。从小学六年级在上海读书时看见一本《呐喊》,左思右想,倾囊买下。到八十七岁高龄时,再读鲁迅小说时,当年鲁迅含泪鞭笞、同情的人,他读来也不禁老泪纵横,故而奋笔写下读鲁迅小说二十四首,诗中孔乙己、阿Q、狂人、祥林嫂、陈士成、吕纬甫、魏连殳、赵七爷、九斤老太、华老栓夫妇等诸多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注入了诗人深深的情感和关爱。这是沈鹏先生组诗内容美之感人处。
李建春撰写的沈鹏读鲁迅小说诗二十四首品鉴系列文章,深入品析沈鹏先生对鲁迅先生的情感、认知以及对鲁迅精神的理解,朴实无华,内涵丰富。李建春的评论,充满了对鲁迅精神的敬仰,对老辈诗人的敬仰。他在《寄沈鹏先生》一诗中写道:
怀揣青莲才,神通逸少笔。
风云腕底生,丘壑胸中列。
不务文辞奇,惟吟众生疾。
虬枝爆出花,老树春光溢。
尤其是“不务文辞奇,惟吟众生疾”诗句引起我的共鸣。一语双关,沈鹏学习鲁迅先生,传承了传统士大夫心怀天下的文化自觉。沈鹏和李建春一诗一评,共同传达了传承和发扬鲁迅精神的文化自觉。
沈鹏先生的诗自有情趣,避免了“滥情”与“说教”两大宿疾,让我们看到诗人美好性情和心智。而李建春的评论也不是简单地“溢美”与“拔高”,而是深度解析,有趣品鉴。
沈鹏先生肯定李建春对他自己诗歌的品鉴和赏析:“为鲁迅小说写诗者少,既经建春君评议,将会引起读者兴趣。”沈鹏先生饶有兴致地赋诗并挥毫手书《序诗·李建春评並书沈鹏读鲁迅小说二十四首》,诗云:
鲁迅精神启后人,千钧笔力铸刀痕。
再传呐喊呼声劲,吾与贤君李建春。
沈鹏先生的诗作与李建春先生的品鉴文章涉及传统文化的多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但始终贯穿真、善、美相统一这条主线。
两位作者字里行间深刻地挖掘了鲁迅的爱国情怀、立人思想、韧性战斗精神以及对中华民族奋发崛起的追求等等。
而这,才是比沈鹏和李建春两位的文采、修辞更打动读者内心之处。曾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国人渐渐忘了鲁迅,甚至排斥抑或诋毁鲁迅,而沈鹏先生以诗歌的形式,致敬鲁迅,李建春先生通过赏析沈鹏先生的评论鲁迅小说笔下各色人物,进而点出鲁迅精神的真正着眼点和落脚点,不是他们不合时
宜,而是“此中有深意”。
回顾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及文化自觉,其来有自,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积淀。东周末年,孔子开私人授徒之先河,并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游说当政者实行他的治国方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恢复他心目中理想的西周政治体制。孔子可以说为后世的士大夫树立了人生追求、文化担当的一个高标。《大学》做出了一个教科书般的解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大夫修身齐家的最终目标,是治国平天下。这样的文化自觉,到北宋,范仲淹阐释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张载则发出这样的心声:“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使命担当和文化理想,是古往今来士大夫精神的主流,虽历经沧桑而不绝如缕。
一百多年以前,面对积贫积弱的祖国,以及在三座大山重压之下麻木不仁的国人,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他以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希望用文学改造国人的“国民劣根性”。鲁迅先生的这种家国情怀,以及为之担当的文化自觉,显然是中国士大夫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发扬。
沈鹏先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将个人的理想目标、兴趣爱好与家国情怀相联系。他十五岁时发起创办文学刊物《曙光》并任主编。十七岁入大学攻读文学,投身爱国学生运动,撰写爱国文章,后转学新闻(新华社训练班)。十九岁起至今,长年从事美术出版工作,甘为人梯,为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殚思竭虑。担任中国书协代主席、主席期间,提出“中国书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引领书法艺术为社会服务,提高全民艺术鉴赏方面做出贡献。担任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院长后,开设讲堂,制定并贯彻“十六字方针”(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培养书法高研人才。而这“十六字”的意义甚至超出了书法教育的范围。他热心公益事业,长期大量捐款,向五处艺术馆捐赠个人优秀作品、名人字画等。前年为扶持、鼓励诗书画全面发展人才,在中华诗词学会捐资设立“沈鹏诗书画奖”;今年年初,为鼓励全国高校青年学子自立自强,在“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中设立了“沈鹏民生奖学金”;今年四月底,为弘扬书法艺术,又在北京华民慈善基金会设立“沈鹏书法公益基金”。沈鹏先生宣传鲁迅,致敬鲁迅,可谓是其一贯自觉发扬传统士大夫家国天下的文化自觉精神之身体力行。
如今,中国人民早已站了起来,基本实现了小康,正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康庄大道上。21世纪,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国内的价值生态更加多元,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文化自觉,仍然是我们新时代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源泉。我想,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鲁迅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屋建瓴地肯定和提倡鲁迅资源的当代价值和传承方式的重要原因。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发表101周年之际,仅以此,推荐《诗以言志》,致敬鲁迅先生,致敬那些予我们智慧和力量的先贤。愿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重启文化自觉,重塑文化自信。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文化临汾:一双“巡洋舰”大头皮鞋勾起几多历史08-26
- 沙河口区文化产业振翅高飞08-21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亮点频现08-20
- 富平:让廉政文化在乡村扎根08-20
- “亲情中华”夏令营太原营开营 山西侨界青少年感知传统文化08-12
- 马克思故乡举办成都、保山文化展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