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舞剧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国的文化名片”

编辑:admin 日期:2019-07-07 13:29:37 / 人气:

2019年2月底,中国歌剧舞剧院开启民族舞剧《孔子》第二轮全国巡演。在国家大剧院300场纪念演出现场,近300名年轻“粉丝”身着古典服饰礼服观演;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剧场开票后,1300多张票23分钟售罄……
2019年3月,中国歌剧舞剧院携民族舞剧《昭君出塞》赴美国演出6场,演出结束时观众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一位女观众说:“我看懂了!昭君是和平使者的化身。”
从民族舞剧《孔子》《昭君出塞》《赵氏孤儿》《李白》,到民族歌剧《刘三姐》《林徽因》《玉堂春》,再到民族音乐会《国之瑰宝》《国韵流芳》,中国歌剧舞剧院近年来聚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以歌剧、舞剧艺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递中华美德。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2014年至今,中国歌剧舞剧院累计创作剧目20多部,超过过去10年总和,艺术质量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五年来,《孔子》《林徽因》《国之瑰宝》等23个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5149万元。参与评选的专家评价,这些剧目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在艺术表现中努力弘扬“民族精魂”铸就“民族脊梁”。
以《孔子》为例。被观众称赞为“展现中华风韵,满载家国情怀”的这部剧于2014年首演,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其对大同社会的期盼和传道授业的情怀。五年来,《孔子》创下演出佳绩:在国内外演出300余场,吸引观众超45万人次,累计总票房过亿元;2017年,作为“中华风韵”项目,在美国连续演出7场,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的文化名片”。
解析《孔子》等剧目的成功之道,中国舞协副主席罗斌说,中国舞剧从民族性、传统化的建构延伸到现代性、当代化构造,无论表现方式如何变化、美感逻辑如何迁延,中华文脉之自成一统、中国精神之古今一体,历久弥新,根性不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近年来,我们坚持‘红色记忆的革命题材’和‘优秀传统文化题材’两条创作主线,以新时代的格局和情怀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说,“作为国家院团,我们有义务用文艺精品凝聚炎黄子孙的共同价值追求和梦想期待,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志气。”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精品奉献人民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努力攀登艺术高峰。五年来,我们在探索民族歌剧、民族舞剧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陶诚说,剧院紧紧扭住“打造精品”这根主线,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每创作必“深扎”。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主创团队赴山西左权,民族舞剧《昭君出塞》主创团队赴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尽可能使历史积淀和民族特色相结合,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有机融合。让剧目接受观众检验,坚持边演边改,不断打磨提升,精益求精,回归艺术本体,凝炼艺术精华。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复排民族歌剧《白毛女》,在致敬经典、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融合时代元素,彰显经典民族歌剧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民族歌剧《刘三姐》展现美丽的绿水青山和美好的传说,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有益尝试。民族歌剧《玉堂春》用时代之法、提传统之萃,尝试将戏曲经典改编成歌剧。如专家所说,以传统文化为本,将现代意识融入其中,重塑当代中国精神,是这些剧目取得成功的原因。
营造勇攀高峰的创作环境,激励演员争做一流艺术家。剧院有针对性地为青年艺术人才授课,同时,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空间,舞剧《孔子》《赵氏孤儿》等启用剧院青年编导。加强业务考核,将年度考核成绩切实落实到平时角色挑选和演员优胜劣汰中。“考核对演员来讲是压力,也是动力。”考核评委、歌唱家杨洪基说,“中国歌剧舞台要求是非常高的,通过考核把业务再提高,向唱得好的演员学习,才可以在歌剧舞台上胜任重要角色。”
开拓海内外市场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
在舞剧《孔子》全国巡演中,有一个可喜现象:购票观众以“90后”为主,“铁粉”群已近4000人。据群主统计,近四成“粉丝”观看演出10场以上,七成观看5场以上。
在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上,中国歌剧舞剧院账号成为青年网友关于中国风艺术讨论的主要阵地,《孔子》舞段《采薇》的播放总量已达到300万次;在新浪微博上,“我要去看舞剧《孔子》”话题1.3亿人阅读,16.5万人讨论;在腾讯、优酷、抖音、网易音乐甚至国外的Facebook、Youtube等平台也有大量《采薇》视频,被广泛模仿。
年轻“粉丝”助力舞剧《孔子》成为演出界“爆款”,这让陶诚思考良多:观众尤其年轻观众的艺术审美需要好的作品来引导;对于一出剧目而言,曲高和寡是无法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的,只有在不断地为人民群众演出中,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以精品开拓市场、培养观众,剧院的改革之路越走越宽——
自2014年6月以来,剧院组织55个大中型团组赴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希腊、法国、韩国、日本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81场,观众总人数约27万人次。《孔子》《昭君出塞》《赵氏孤儿》等剧目在德国威斯巴登国家歌剧院、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等世界级艺术殿堂亮相,基本实现“在主流剧场、面向主流人群、不靠送票”的对外商演模式。
为基层送文化种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剧院近年赴基层开展公益演出200余场,观众近30万人次;在浙江嘉兴、河南兰考等地设立大型创作采风和文化帮扶基地。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模式,创作精品剧目在当地驻场演出,以“演艺+旅游”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如舞剧《昭君出塞》已成“昭君冢”驻场演出,舞剧《李白》成为马鞍山市的文化旅游名片。

现在致电 010-6688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