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红火”新生活 山东郯城金融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侧记
编辑:admin 日期:2019-07-17 09:16:21 / 人气:54
为推进当地传统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人民银行郯城县支行围绕培育“一县一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县域农村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让当地农民用“火红”的中国结编织出“红火”新生活。
完善政策 助力引导
红花镇大院子村村民王廷省是郯城县轩然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当问及企业如何从家庭生产作坊发展成为红花镇最大的中国结加工厂时,他娓娓道来:“原来是一家一户的手艺人自己干,钱都让营销商赚了,现在我能组织起规模生产来,虽然厂房、原材料、工艺设备、人员工资投入很大,但是关键时候多亏银行支持啊。”
据了解,人行郯城县支行与县文化主管部门等联合制定印发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建立完善金融服务县域传统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政策框架,在货币政策引导等方面,对金融机构支持县域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予以倾斜,并向县农商行等两家法人机构增加再贷款授信10亿元。与此同时,该行推动县政府设立了总额为180万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此推动金融支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
“围绕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完善金融信贷支持机制,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能够更加有效地助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全方位提质增效,提升当地农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人行郯城县支行副行长马永亮介绍。
搭建平台 协力推进
据了解,为引导辖内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传统文化产业,人行郯城县支行依托“山东省企业融资服务网络系统”搭建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对接平台,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传统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信息。同时,与县文化主管部门等建立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全方位推荐正在培育的重点企业和项目名单等。
“有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和项目名单,银行就可以更加直接地对企业和项目进行识别、对接,信贷服务靶向就会更加精准,服务效能也就事半功倍。”山东郯城农商行董事长程洪德告诉记者。
截至6月末,人行郯城县支行共组织银企对接座谈会3次,发布企业和项目融资需求信息85个,成功对接项目32个、融资需求0.98亿元,到位资金0.87亿元,涵盖了中国结、草柳编、民族乐器、木旋玩具等六大传统文化产业。金融机构共向中国结等传统文化产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余额达4.58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2.43%,同比增加0.38亿元,增长40.2%。
优化服务 发力突破
“中国结的生产主要是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作坊+编织艺人’的方式,销售则主要集中在春节等传统节日。平时生产占用的流动资金总量较大,这是制约这项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最大瓶颈。这次幸亏县农商行贷款500万元,我们公司才得以顺利准备了原材料。” 郯城县红花镇轩然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廷省告诉记者。
据了解,人行郯城县支行引导县农商行根据县域传统文化产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特点,坚持服务先行,全面打造“支行长+客户经理+农金员”金融服务条线,推进普惠金融进企到村入户,“面对面”服务各层级经营主体。大力推行整村集中授信,创新推出“一保通”“信惠商”等线上线下信贷产品,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扩大受众范围。目前,郯城县农商行建立的“支行长+客户经理+农金员”金融服务条线已实现县域行政村全覆盖,完成整村集中授信104个,累计发放贷款达8.5亿元。
截至目前,郯城县红花镇共有中国结生产经营企业500多家,中国结专业村70多个、专业户17000多户,实现产值10多亿元。郯城全县纳入统计的传统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已达3万多人,辐射带动相关从业人员10多万人,县域传统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9%。
上一篇:6亿收购款引发内斗 文化长城矛盾重重下一篇: 当代青年这样看汽车文化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省文化厅:展现璀璨争辉的赣风鄱韵09-01
- 弥勒文化节首次迎来国际分会场08-25
- 在上海书展感受文化“磁石”的吸引力---中国文明网08-21
- 富平:让廉政文化在乡村扎根08-20
- 文化夯实基础 创新推进发展08-16
- 西大附小荣获“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称号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