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经典赋能中国设计力量
编辑:admin 日期:2019-09-18 08:53:39 / 人气:
谈及过往几十年中国的潮流时尚变迁,有不少受访人士都表示,他们对于中国出现“时尚”变化的第一印象,是从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那一抹裙摆飞扬开始的。
“中国红”就像是一缕串起时空记忆的线索,拼凑在人们的记忆中,记录了国人太多关于工作、生活、人生、拼搏的痕迹,最终汇聚成了一曲咏颂中国潮流风尚、企业品牌成长发展的曼妙长歌。
对潮流的表达,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底蕴与内涵
1978年的一天,Pierre Cardin身穿黑色毛料大衣,脖子上随意搭条围巾,气宇轩昂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那张黑白照片记录了一个外来者的“特立独行”,对于中国潮流文化的启蒙与冲击。
2019年2月,中国设计师郭培带着“东宫龙女”,亮相巴黎春夏高定秀场。她以刺绣手法制成了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吉祥图案,描绘出了“东方的宫廷”与“东海的龙宫”这两大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瑰丽表象与深邃思想的风物,惊艳国际舞台。
40余载里,中国人的时尚表达方式一直没有改变,但却又一直在轮变。不变的是,我们对潮流的表达,一直是以中国文化为底蕴与内涵,在廓形与细节、配件上找到属于中国元素的影子:刺绣、云肩、汉服、旗袍、图腾、符号……中国服饰文化无穷无尽的宝库,成了中国设计师们无穷尽的灵感源泉,经由演绎,成为经典。
变化的是,人们对于潮流的吸收、演绎方式,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了“主动输出者”。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与中国服饰企业、品牌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设计能力与艺术禀赋。
“中国制造”口碑逆袭,培养一代匠人一代品牌
许妍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上世纪90年代末,与大多数晋江人一样,选择从家庭小作坊起步,开始生产运动服装。这个现在看起来有些“创业”意味的事情,在当年的晋江人眼中,却并不是一件“好差事”。“当时许多外商看中的是国内人力成本低,留给我们这些小作坊的工作,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低、纯消耗人力的边边角角——每人一台缝纫机,一批布料起早贪黑,每日不过十几元、几十元的收入。”许妍回忆,当时东南沿海城市的这种生产模式被称为OEM(代工生产)——“技术在外,资本在外,市场在外,只有生产在内”,在这样的模式中,作为生产者的中国工匠一般是没有发言权的。而且,因为没有掌握核心工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服饰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低质、无设计的代表。那时,很多人宁愿选择买出处存疑的“三无”的国外服装,也不愿意尝试国内品牌。
近些年,伴随着李宁、安踏、匹克中国运动品牌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们在国际时尚界中崭露头角,令不少人对“Made in China”开始重拾信心。
如今身为安踏体育分销门店管理者的许妍,在谈到对中国元素、中国时尚的记忆时说,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件单品、关键记忆,皆是出自安踏“冠军龙服”——“冠军龙服”顾名思义,指的是这家公司专为在体育赛场上峥嵘夺冠的健儿们所专门打造的参赛服饰。而一件冠军龙服除了它表面上最为基本、极具中国情调的红色元素、龙纹元素外,更关键的还是在于其服饰制作过程几乎包含了目前体育服装制造领域所有最尖端的工艺——抗菌、保暖、防水等等,“奥运龙服”在陪伴健儿们出征的同时,意料之中地受到了不少国际运动人士的关注与好评,成为中国运动品牌在核心工艺上探索的一个样本。
不少业内专家点评,中国服装品牌未来若想要“更进一步”,除了在技艺、技术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外,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文化的建设。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分析看来,品牌实际上分为两层概念,“品”和“牌”,改革开放的前几十年里,受到生产方式粗放等原因的影响,我们往往注重“牌”而不注重“品”,因为有“牌”就比较容易能够打开市场,能够放量获得收益,但这种增长是很难持续很久的。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的中国企业想要更快与世界接轨,获取到与国际品牌相同的“江湖地位”,需要更多地引导企业加强原创品牌的增量推出,另外市场层面需要制定“具有一定高度”的品牌标准,并维护好市场环境,严惩虚假产品,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培养一代工匠、一代品牌,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让“Made in China”的口碑进一步实现逆袭。
市场多元化,年轻一代青睐独立和个性
对70后来讲,喇叭裤、花衬衫、健美裤、皮夹克等等带着西方服饰文化色彩的“混血”时尚,打破了他们对于衣着品位的刻板印象;但对如今占据潮流消费市场主流的80后、90后来讲,他们对于“时尚”的概念定义却反而越来越分化,难以找到一个统一的取向。正因为消费群体的偏好分化,我们可以看到潮流市场的组成愈加复杂多元,不同品类潮流文化、关联产业的表现也是各有起承转合。
以国潮为例,这一概念的兴起时间并不长,但它却聚集了不少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关注。在新京报日前专门针对国潮市场变化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中,81%的用户认为国潮元素,在他们选购商品时,是一个“加分项”。由此可见,独立、个性化的品味需求,在年轻一代消费者心目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影响因素。
另外,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跟随着十几年来中国潮流文化的演变,中国的时尚产业也开始逐渐走向专业化、国际化。以模特行业为例,东方宾利总经理李琳向记者介绍称,这些年来,单就模特行业来看,目前市场对于“New Face”的要求变得越来越细化,也越来越多元化。“我们在模特甄选方面,除了紧跟市场,也要思考如何自我生长、创新,预测时尚变化的方向。”李琳进一步剖析,当下针对不同类别时尚品牌以及不同市场渠道的多样化需求,这些年来越来越多地引入了“外脑”来参与选拔模特行业的新生人才,譬如邀请一些国外大咖星探、国内知名的时装设计师、化妆造型师等来参与意见,力求从多维角度,不同方向,来选拔潜力新星。
“中国风”是一种共鸣的感觉
●陈李杰 李宁街头文化产品线主理人
“中国创造”正逐渐影响着世界,而作为第一个中国运动品牌,李宁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提供了第一套中国设计的领奖服,这些都是文化层面的积淀。以复古运动风格为主的李宁经典产品线,无论在设计还是接受度上都在影响着中国年轻消费者。
中国风更多的是一种共鸣的感觉,来自我们对传统的和近现代中国文化的理解。每个时代都有一个代表性的符号,像我们提到“体育文化”品牌,可能会想到“李宁”;提到中国时尚元素,可能会想到“国旗红”、刺绣、水墨等等,这些细节是融合于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创新潮流的表现方案中的,它需要设计师们的用心设计,也渴望消费者能够进一步感触到、体验到潮流进阶,对他们生活品质、时尚品位的提升效用。
以艺术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带入时尚
●马艳丽,著名模特、设计师,Maryma品牌创始人
红色从色彩学上来看,它在大多数时空里,所代表的内容都是非常正能量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中国设计师愿意以红色为基底去设计一些作品。
最近五年来,中国时装品牌、时尚产业的崛起肉眼可见,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话语权也在逐年提升。中国品牌、中国的设计师开始从之前的小心翼翼、被动交流,变为向世界主动输出“中国精神”、“中国风格”。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中国元素,譬如一些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元素,经由艺术手法的设计后,让它们从博物馆与故纸堆里,走到现代时尚商业当中。我认为,不管任何类型的元素,包括文字、非遗符号、刺绣工艺,都可以让它们参与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国潮风下,红色妆容成时髦
●侯聪,明星造型师
上世纪80年代,我们很少能看到红色的妆容。放眼如今的美妆圈,经典与新潮并存,妆容不再循规蹈矩、一成不变,而是更加个性化、更加自我。
近年来,在“国潮”风的影响下,红色在妆容中的运用也愈加频繁,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时髦效果。红色眼影点缀眼窝,会让肌肤显得白皙透亮;红色眼线勾勒轮廓,不刻意修饰却尽显精致;没有什么比一抹红唇更能代表女人的性感,无论淡妆浓抹,营造出的效果都仿佛清晨窗外的花朵,携着露珠含苞待放。
除了妆容,红色也在国际时装舞台上大放异彩。这说明中国文化正在受到认可、接纳和喜爱。相信在接来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会看到红色、中国红这样有内容、有层次、表达真善美的元素被更加广泛地运用。
用服饰去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郭瑞萍(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教授、雪莲-中国针织创意研发中心主任)
我们所看到的“中国风”、中国时尚元素,它的表达并不只有红色,包括时下潮牌经常用到的技艺、文字等。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若想要通过服饰去表达的话,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去研究它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这一季我帮助“雪莲”做设计,会在流行趋势研发与引领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与品牌文化、羊绒产品相融合,本季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典籍中对“自然的状态下,万事万物发展规律”的思考,将“迹”这个主题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东方审美,代入时尚设计,并实现转化。
鸡冠花、山楂、红叶带来插花中国红
●孙可,中国传统插花传承人
中国传统插花,最早源于礼乐祭祀的供花。2008年6月14日,中国传统插花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插花简史》,回顾了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
红色,在中国传统插花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红色的梅花,枝条苍劲,在严冬迎着风雪绽放,体现出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红色的山茶花,精致优雅,是种不张扬的存在,“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充一道映朝霞”,传递出一种由内而外的美。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插花中,红色的应用愈加普遍。国庆节将至,我们可以用红色花材衬托欢庆氛围,鸡冠花、月季花和太阳花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北京秋天最常见的红叶、山楂、海棠等也可以搭配红色系的插花。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寻访文人、体验文化 浙经贸学生们学到很多08-23
- 富平:让廉政文化在乡村扎根08-20
- 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 突出民族文化元素 打造一流特色小镇08-17
- 文化夯实基础 创新推进发展08-16
- “鸟巢”办奥运文化主题展览08-04
- 大运河文化带拟定11个研究方向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