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论坛丨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文化基础
编辑:admin 日期:2019-10-17 14:24:36 / 人气:
历史绵密深厚,铺就认同基础
江南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发创造机制,为江南地区形塑了人文地理意义上的整体历史形象,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历史认同基础。
历史孕育了江南地区山水相依、人民相亲、习俗相近、人文共辉的区域整体形象。历史文献中,多有“吴越为邻,同俗并土”“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等记载。回溯江南史迹,也可为之佐证。东晋之始,江苏即以其文化艺术成就成为江南中心;至南宋,杭州建为皇城,领一代江南风尚,流风遗韵及于今朝;明清时期徽商足迹遍布江浙沪,推动江南市镇发展;近代上海开埠,遂成江南文化中心,江浙皖之才人逸士云集沪上,艺术渊源盘根错节,至为深厚。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造就其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等整体形象示于世人。
改革开放以来,三省一市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度、紧密度、融合度不断提升,区域内人才流动频繁,文化交流密切,为今天的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区域融合的历史认同和现实基础。
增强协同意识,促进融合共生
今天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区域内部的有机融合,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交通、产业、经济、体制、机制等物质与制度等的实践领域,同时也体现在价值观、发展观、审美观等深层次精神文化层面,需要文化协调、人文化育。
文化是以内聚力维持身份认同、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团结的思想基础和重要方法。构建稳定而有活力的长三角,一个重要的关键是长三角区域文化共同体意识的普及与建构。所谓长三角区域文化共同体,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传统和文化自身等多重元素的综合体。其内涵就个体而言,关涉个体成员与区域环境相谐的家园认同、与区域社会相通的情感归属、与区域发展同步的自我实现;就区域而言,关涉区域内部各多元主体基于传统熏陶的文化认同、基于文化认同的理念趋近、基于共同目标的信任互助,以及作为一个共同体所应具有的合作架构和运行机制等。
历史传统塑造了江南的区域性整体形象。然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江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必然也是文化发展最为多元以至文化交流碰撞激烈的重要区域。江南区域内的吴文化、越文化、徽州文化、海派文化等地方文化,各具历史脉息、文化特质和地域特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江南地区更是经历着原有利益结构分化、社会群体多元并存、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社会巨变,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显而易见。加之开放程度高、社会流动大带来的国内外新移民群体的大量进入,更使得理念驳杂、文化多元。
因此,江南区域内不同地域文化、多元社会主体、多重利益格局、各级行政区划以及城市群、都市圈之间的壁垒破除、藩篱清扫、融合共生,都有待于文化发挥其协调整合功能和价值认同机制,确立区域发展的共同利益观,强化同一核心价值的约束引导,培育区域性公共意识、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形成新的区域文化共同体,以此有效协调多元主体,弱化行政区隔,强化集群认同,调节行为规范,减少摩擦冲突,构建和谐有序的区域发展环境。
激发精神动力,引领发展方向
文化精神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回顾梳理浙江历史,清晰可见浙江地域文化孕育了浙江精神,浙江精神又在历史的演进里,以其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感召力和价值引领,一以贯之地引领、支撑和激励着浙江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超越自我、开辟新境。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秉持“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为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优质资源。
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坚持主流价值引领,筑牢精神支柱,建设精神家园,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丰富和充实群众的精神世界,是必不可少的人文基础和精神支撑。长期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现实淬炼,形成了江南文化勤勉、机敏、敦行、坚韧、崇文、重商、开放、进取、精致、雅逸等文化基因和开放求新、明达致远、精进图强的区域精神。江南的优秀文化基因和区域精神,必将会以其人文光辉照亮江南地区继续前行的方向和路径,对江南地区在新时代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起到激发精神动力、引领发展方向的作用。
提升人文素养,涵化区域品质
文化具有涵育、教化、形塑人文素养的功能,是提高社会成员个体素质、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推进区域发展走在前列的有效手段和路径。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区域内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品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品质、以“长三角”为区域标识的整体品质的优化提升,是其“高质量”发展定位的核心要义所在。
江南人文传统积淀深厚,其事上磨练的实践理性、大义凛然的刚健风骨、大气包容的和合胸襟、锐意进取的务实品性、诗意审美的精神气度,既是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思想精华的体现,也是江南地区人文品格的独特显现,是为区域发展厚植根基、敦实人心、磨砺品格的常青法宝。
时代步伐的行进,中西文化的交流,现代文明的成长,犹如滔滔长江东流水,川流不息地为江南古典人文传统提供新鲜元素,推动其日新月异、长盛不衰。接古通今的海派文化,红船起航的革命文化,以小岗村大包干、温州模式、义乌现象、苏南模式等改革开放精神为代表的创新文化,基于高新科技的互联网文化等,波澜壮阔又科学理性,体现了江南文化发展机制与时俱进的效能,是为区域发展接轨时代、永续辉煌的重要推手。
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熔古铸今的江南文化,正以其基础性、内涵式的人文化育之力,一如既往地在劳动者的个体修为、知识构造、思维方式、原创能力、心态胸怀等综合性人文素养的培育上,在新时代江南地区从经济到文化、物质到精神、自然到社会的又一次优化升华上,起到提供智力支撑、培育人文素养、涵化发展品质的独特作用。
珍视优质资源,追求超越愿景
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资本。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创意、文化产业转变为产业资源、经济商品,是其在理念、精神、学术层面之外的价值开拓与深化,在更为广阔、实用、深入的生活世界里的作用发挥。就江南文化而言,特具超越意义的价值,还在于其审美特质及其当代运用。
江南素称人文渊薮,在人类精神生活上,以富于东方气质的创造性累积和成就居于文明高端。仅从绘画艺术上看,江南地区由古至今高才俊士层出。就画家而言,有引领历代艺术主流的南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六大家,都是艺术史上的熠熠光辉;就画派而言,有彰显艺术繁盛的江南画派、吴门画派、华亭画派、娄东画派等,都是艺术史上的厚重金砖;就画学而言,有堪称人文经典的顾恺之“传神”、孙位“逸格”、赵孟“古意”、倪瓒“逸笔”以及丰子恺觅透“生活的艺术”从而“艺术地生活”,都是艺术史上的思想之芒。历史上的苏州、扬州、南京、上海、徽州、杭州,都具有点石成金的艺术魔力。不唯如此,绘画艺术与同样精致的江南的诗文、戏曲、篆刻、园林等诸种精妙入微、臻于化境的才情艺趣一起,共同造就中国人诗意蕴藉、精致风雅的生活典范,体现了赜探隐索、穷高极远的精神追求,构成了中国式审美的最高境界。
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定位来看,江南地区具有诗意品质、审美价值的优质文化,为我们树立了超越现实功利的生活品质和审美典范,是彰显长三角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域的重要表征。珍视江南优质审美文化资源,并将其活化融汇于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我们打造新江南文化高地、追求新生活文明愿景的重要领域。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我省集中开展整治“帮圈文化”专项排查08-31
- 保利推出青少年艺术文化发展计划:展现艺术公益亮点---中国文明网08-31
- 沙河口区文化产业振翅高飞08-21
- 草原无限美 文化永传承08-19
- 文化涂鸦秀出魅力西田08-11
- 明年安置退役士兵取消文化考试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