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深处有人家 竹茶文化绽“金花”

编辑:admin 日期:2020-04-21 10:20:40 / 人气:

在苏皖交界处,南邻横山山脉,西接云台山山脉和马鞍山,江宁横溪石塘村已静静伫立了千年之久。这里素有“南京小九寨”之美誉,在4月7日公布的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上,前石塘村榜上有名,成为首批13个传统村落之一。见证过去、传承未来,石塘村书写了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大文章”。
保护——留住古村历史回忆
清澈的石塘小流域蜿蜒环绕在村前,水清如碧,亭桥相映入画,周边青山环抱,万亩翠竹起伏,竹海清幽宁静。
记者沿着青砖路漫步石塘村,古井、古树、古建筑等遗迹,如珍珠般散落在村落里。在村南,徽派风格的王氏宗祠静静矗立,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据记载,南宋嘉泰年间(约公元1201年),王氏三槐堂的第53世萃一公乐游金陵南乡云台山之美景后,改迁太原以石塘为家,始建王氏宗祠。太平天国年间,该宗祠几乎毁于一旦,后经历重修,方才有今日面貌。
王氏宗祠的前右侧,“狮背伞”是游客热门打卡点。它是一块自然形成的巨型狮子石,驮着一棵高大的血色榉树,如一把伞,被誉为神树神石。
为了留住古村老味道,石塘村将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2013年,作为江宁区重点打造的“五朵金花”之一,石塘村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态环境,通过出台保护办法、制订规划方案、努力修缮、吸引青年人回村、鼓励资本进村等方式,为当地保留下那份美丽的乡愁。
传承——打好“竹”“茶”文化牌
4月14日一早,石塘村村民马荣珍便来到自己茶园里采摘茶叶,待茶叶里的水蒸气和叶子的青草味散去后,她又开始了炒茶工作,小火慢烤、反复揉捻,茶叶清香渐渐飘散出来。
茶是石塘村主导产业之一,和马荣珍一样,当地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炒茶锅,家家都懂采茶、制茶的工艺。每年清明前后,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采茶队伍蔚为壮观。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村里茶叶大多自产自销,没有特色品牌,卖不出好价钱。
为此,石塘村专门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打造“夜合山”茶叶品牌,并逐步引进先进技术,实现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带动茶农增收致富。据了解,目前石塘村茶叶种植面积800多亩,年产优质茶叶达4000公斤,年总产值1000万元,平均亩产值达到1.2万元,石塘村特产茶叶“夜合山”碧螺春连续7年获得南京市茶叶评比金奖,成为市名牌农产品。
除了茶,竹更是当地村民生活中的一大关键词。石塘村自然景观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5%,拥有3万亩连片竹海,在这里,篾匠曾是个非常吃香的职业。
67岁的阮兴本从10岁起就开始学习篾匠手艺,砍、锯、切、剖、编、削、磨,全靠一双手,在他家中,堆满了竹篮、箩筐等精美而又实用的编织物。“懂这门手艺的好多老人都过世了,现在村里仅有四五户还在坚持着,但也面临着无以为继的现实困难。”阮兴本说。
不过,情况正在好转,依托乡村旅游市场,石塘村不断提升竹笋、竹工艺产品等农副产品附加值,并推进夜合山茶场体验馆、万亩竹海生态氧吧、自然果蔬栽培暨民俗活动体验区等项目。“我们正计划增加挖笋、竹编体验课程,从小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希望能挽救这门正在消失的手艺。”石塘村副主任程浩说。
发展——生态乡村游为古村注入新活力
传统村落要传承下去,必须先留住人,留住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如何唤起年轻人心中的乡愁记忆,吸引本土人才回村?
近年来,石塘村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生态乡村游、文化旅游等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为略显颓态的古村注入新活力。近年来,石塘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村民吴其祥原先在横溪镇上做水暖器材生意,眼看着村里渐渐有了人气,2009年,他率先回来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游客尤其喜爱竹笋、螺蛳等当地特色农家菜,不仅在这吃,还要往家带。”吴其祥笑言,现在他们家的收入较之前翻了四五番,日子越过越红火。
此外,石塘村还成立了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将石塘特色米酒、夜合山茶叶包装线上销售,每年销量额突破300万元。农户们还纷纷加入富余房屋资产合作社,通过将空余房屋折合成资产入股,由村集体运营,所得收益分红,平均每户分红2万元。
据了解,目前石塘村共有创业农户160余户,带动周边就业百余人。去年,石塘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已突破120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超5万元。

现在致电 010-6688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