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劳动节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情况信息

编辑:admin 日期:2020-05-06 09:25:57 / 人气:

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景区管理“限量、预约、错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做好“五一”疫情防控和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的部署要求,坚持疫情防控为先,强化市场综合监管,严守安全底线,全力做好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和景区安全有序开放管理工作,实现了游客安心旅游、安全旅游、安逸旅游的目标。
一、基本情况
“五一”期间,全省已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88.9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556.40万元。全省纳入统计的26个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4.01万人次。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共接待群众29万人次。
“五一”期间,全省文旅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文旅市场稳妥有序恢复。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景区限流开放条件下,我省接待游客总人数、主要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和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分别达到去年“五一”期间的50.02%、45.89%和37.93%,全省文旅市场恢复步伐加快。
二是文旅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当前,全省679家A级旅游景区中已复工开园619家,开园率91.16%;1269家旅行社中已复工复产513家,复工率40.43%;360家旅游星级饭店中已复工复产301家,复工率83.61%;689家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中已复工开放528家,复工率76.63%。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三是旅游景区依然具有较强吸引力。5月1至3日,全省过半的5A级旅游景区和部分重点4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均达到日最大承载量的30%,在落实限量、预约、错峰开放的前提下,我省优质旅游景区仍是广大游客出行选择的主要目的地。
四是多项引导措施实现游客有效分流。“五一”期间,我省坚持疏堵结合,采取多种措施引导游客从传统景区游向文化体验游、城镇购物游、户外乡村游等产品形式转换,特别是成都郊区游和乡村旅游备受游客青睐,我省旅游市场呈现出多业态、多产品格局,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旅消费需求。
五是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截至5月5日19时,全省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没有接到新冠肺炎疫情报告、没有收到重大投诉和安全事故报告、没有发生重大负面舆情,实现了“三个没有”目标。
二、主要措施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彭清华书记明确指出“文旅系统要想的通,头脑不要发热,不要挣快钱,要确保旅游安全和市场有序”。尹力省长在4月28日召开省应对新冠疫情应急指挥部第27次会议上,专门对疫情防控和旅游安全作出安排部署。甘霖常委、杨兴平副省长分别带队前往重点旅游景区、文化场所开展调研检查督导。4月27日,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召开“2020年劳动节全省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暨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分别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工作和稳妥推进旅游景区有序开放的通知》《做好2020年劳动节假期全省旅游景区开放管理工作方案》。各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为推动工作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乐山市、达州市等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坐镇指挥,确保景区开放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共召开29次电视电话会议,传达和贯彻假日期间景区开放管理相关要求。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坚持每天通过监控平台,不间断对省内旅游景区开展巡查。先后派出督导组63个,对47家重点景区开展现场检查和蹲点式现场督导。 
(二)抓好景区防控关键环节。一是全面实施“三多两有”防控措施。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控流量、防聚集、重防护”的工作要求,结合四川实际,提出了务实管用的景区防控重点“三多两有”措施,即“一线服务人员要多、检测点位要多、入园闸机通道要多,有游客分流疏导场所、有应急隔离场所”,全面加强对旅游活动的全流程管控。二是加强督导检查。文化和旅游厅派出7个工作组分赴各地重点景区,对景区疫情防控、设施安全、防火防汛安全等方面开展全面检查。13名厅领导分别定点联系督导全省13家5A级景区和1-2个市(州),每天与市(州)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和景区主要负责同志保持畅通联系。市(州)、县(市、区)文旅部门负责人定点联系督导全省4A级以上以及可能存在人员聚集风险隐患的景区。三是强化值班值守。厅主要领导假日期间全程坚持带班值守,通过厅假日值班室应急指挥平台,传达文化和旅游部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及时发现景区存在游客聚集的苗头,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三)压实属地和景区主体责任。一是落实属地责任。多地党委政府成立了假日旅游指挥部,成立公安、消防、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工作小组,对所辖旅游景区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督导检查。全省21个市(州)均制定了劳动节期间加强景区开放管理工作方案,强化工作分工和责任落实。假日期间,各地在高速公路路口、通景公路路口、交通接驳点都安排人员进行分流和疏堵,协同维持旅游市场秩序。二是落实景区限量开放预约制度。各地坚决落实游客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30%的要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将景区流量管控关口前移,严防客流超载。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借助大数据手段对景区客流进行实时调控,抽调300多名警力,加强景区出入口及周边景区的客流管理,成效明显。阿坝州提前发布九寨沟景区预约信息,协调公安、应急、交通等部门,采取远端劝导和现场分流相结合的限流措施,将未能预约的游客分流到大草原等开放式景区,没有发生一例游客不能进入景区的投诉。在各地强有力的管控下,景区限量开放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强化重点区域管控分流。各地按照游客流动规律,从细处入手,加强对旅游活动的全流程管控,特别是对景区入口、重要游览点、观景平台、交通接驳点、狭窄通道、购票餐饮等容易形成游客拥堵的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严防人员瞬时聚集。峨眉山景区将游客出口、散客入口和团队入口有效区分,实现“三线分流”;乐山大佛景区设置31个志愿服务站,安排志愿者218名,引导游客快速入园。广元剑门关景区为游客定制“蓝丝带”,提高游客识别分流效率。海螺沟景区严格执行“分时段预约”进入景区,有效避免景区内游客聚集。
(四)充分发挥智慧旅游平台积极作用。一是依托“智游天府”平台。整合接入全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时监测景区接待游客数量,为重点景区实施限流控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13家5A级旅游景区,除2家开放式景区外,均开通了门票网络预约渠道。二是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通过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发布了《2020年四川省“五一”线上旅游预测报告》,明确了全省47家重点旅游景区名单,及时发出风险提示。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数据”管理平台,3000个摄像头实时传回重点路段、景区入口、核心景点高峰时段游客接待情况,发现风险隐患及时调度处置,避免聚集、拥堵现象发生。三是强化宣传舆论引导。各地宣传部门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和运营商等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提示游客做好疫情防控,培养预约旅游习惯,引导游客安全文明出行。通过智慧旅游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加强舆情监控和受理处置,指导泸沽湖、稻城-亚丁景区及时妥善化解各类诉求和矛盾,严防因处置不力将一般性问题发酵成为社会热点。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继续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对已恢复经营活动的文化和旅游场所的监督指导,督促已开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与卫生健康等部门的沟通联动,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坚持精准有序地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复工复产,要进一步研判疫情影响,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及时与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落实已出台的优惠扶持政策,全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转型升级。
(二)持续提升景区科学管理水平。一是继续完善景区门票预约制度。目前,我省收费292家收费景区,111家景区实现预约,预约率只有40%;分时段预约依然是景区管理中的短板。要在全省景区普及景区门票预约管理,完善门票预约各项制度,把持续推进景区门票预约制度作为提升景区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同时进一步培养游客预约旅游的习惯,让门票预约成为景区管理的刚性要求。二是完善景区承载量的精准管理水平。旅游景区不但要科学测算和核定每日最高承载量,还要精准测算关键节点、敏感区域的瞬时最大承载量,有效实现景区内部流量调配和疏导,提高景区内部错峰管理的精准程度。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及时核定和公布本区域景区最大承载量。三是加强景区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能力。旅游景区要建立和完善对索道、缆车、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的安全检查制度;制定突发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持续推进智慧旅游建设。这次假期,智慧旅游、智游天府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等景区也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加强流量监测和客流疏导,为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提供了保障。但是大部分景区智慧化建设还不充分,相当部分景区还不能实现网上预约,部分景区入口、狭窄地段、观景平台等关键点的摄像头布控还不够;部、省、市、景区四级信息化指挥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不能实现现场语音调度。下一步,要积极争取发改和财政支持,加快推进全省旅游智慧化指挥系统建设和景区智慧化建设,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景区治理水平。
(四)持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为提升游客旅游舒适度,“限量、预约、错峰”将成为假日景区新常态。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2117.94万人次,景区仅接待游客688.96万人次,大量游客选择了自驾到周边古镇、乡村开放式景区休闲旅游。民宿过夜、热气球、汉服秀等场景性、体验性项目需求增多,省图书馆、省文化馆、省博物馆每天预约达到1000人上限,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下一步,将根据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变化,转变资源开发方式,推动文旅产品融合发展、多元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现在致电 010-6688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