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呼之欲出

编辑:admin 日期:2020-05-26 08:57:55 / 人气:

 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15万件/套可移动文物、137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数据的背后不仅仅蕴含着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有我们深厚的文化基因。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同时还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兵马俑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打造数字竞争新优势,重在收集、用好各类数据。在采集端更大力度推进数据共享的同时,加大算法和算力的支撑以及软硬件配套能力,让数据释放更多动力。
新基建,就是建立国家级的数字化基站、基地和平台,为5G时代的到来做好基础建设。
文化数据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在当前新技术快速发展时期,如何用好用活这些文化数据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呼之欲出。
日前,中宣部文改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工作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依托现有工作基础,分类采集梳理文化遗产数据,对全国公共文化机构、高等科研机构和文化生产机构各类藏品数据,标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成果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建设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政企互通、事企互联、数据共享、安全可信的文化大数据服务及应用体系,面向全社会开放,将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为在新技术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好基础。
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也是打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畅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融通文化和科技、贯通文化门类和业态,推动文化数字化成果走向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举措。
当然,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通知》中对任务做了明确安排。
1、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建设:
将国家历次文物普查相关数据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标准,结构化存储于服务器,并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国联网。
2、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建设:
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建设以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目标对象,分批次将各示范基地的陈列品、纪念碑(塔)、出版物、音视频等进行高精度数据采集,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统一标准进行结构化存储,并以历史事件、英烈人物、感人故事为线索,对红色文化数据进行专业化标注、关联,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全国联网。
3、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
以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为对象,集成运用各种新技术,将已标注和关联的文化数据进行解构,萃取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分门别类标签化,为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素材。
4、文化体验园建设:
以旅游景区、游乐园、城市广场等为目标,建设具有一定空间规模的文化体验园,把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从博物馆和纪念馆“活化”到文化体验园,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5、文化体验馆建设:
以城市购物中心、中小学幼儿园、公共文化机构、城市社区等为目标,建设技术含量高、传播力强的文化体验馆,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传播、大众学习鉴赏的重要场所,推动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场。
6、国家文化专网建设:
依托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设施,构建从数据采集、存储到数据标注、关联再到数据解构和重构全链条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负责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的数据存储、传输、安全保障,链接文化体验园、文化体验馆以及公共文化机构、旅游景区、城市购物中心、中小学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建设“数据保真、创作严谨、互动有序、内容可控”的国家文化专网,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7、国家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运用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按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原则,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中枢系统和分平台,汇聚文化大数据信息,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终端用户提供云服务。
8、数字化文化生产线建设:
鼓励出版社、影视公司、演出公司、设计公司等文化生产机构充分发挥内容创作生产优势,积极参与文化数据的标注及解构和重构,开发文化大数据,创作生产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听觉亲和力的适应于现代化网络传播的文化体验产品,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由此可见,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一项全新工作,这个大体系当中要有成百上千条生产线,有成千上万家企业,有上千万生产者和上亿消费者,最后打造出一个万亿级规模的新产业。在这个体系中每一家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可以找到定位、找到机会。
这应该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如果这个工程建起来的话,将会把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融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当中,能够推动文化建设走向一个新的阶段,也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也无愧于大家耳熟能详的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等这些新技术。

现在致电 010-6688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