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脱贫攻坚“考卷”上出现更多“文化题”
编辑:admin 日期:2020-05-30 14:50:45 / 人气:
文化在扶贫工作中的力量有多大?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委员带来了一个新疆小村庄里的贫困小伙阿力木江的故事——通过参加村里的农民文艺队,阿力木江变化很大,他的爱人高兴地告诉玉克赛克·西加艾提:“阿力木江现在变了一个人,他以前不管家里的事情,现在帮我做家务。”玉克赛克·西加艾提不仅帮阿力木江联系木工活,还帮助他家开起一个裁缝店,现在,一家子的收入都提高了。
因此,玉克赛克·西加艾提委员认为,“文化的力量”在改变和塑造农村群众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方面有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全国人大代表、生活于农村的“拇指作家”马慧娟建议,加强农村综合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留住基层文化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呼吁,用艺术唤醒乡土,逐步构建乡村文创产业生态,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等等。
当前,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脱贫攻坚“考卷”上有了更多“文化题”,侧面反映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越来越多地考虑精神追求。
文化,有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记者在河南新乡调研时,遇上戏班来村里演曲剧《哑女告状》,全村老少将戏台围得个水泄不通。当含冤受诬的“哑女”被解开哑穴,终于发出一声哀鸣时,蹲在墙根、坐在三轮车上、站在平房顶上的村民们顿时雀跃,齐声欢呼,阵阵掌声。村支书告诉记者,每次村里举办完文艺演出,村民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都会减少。“节目里的正能量能唤起村民心里的善良、勤劳和正义感。”这位村支书说。
文化,还能为扶贫工作“搭桥开路”“保驾护航”。文化不仅可以“嫁接”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有效拓展扶贫的广度和深度,也可以滋润头脑,让人们思路更开阔,决策更科学,行动也更合理。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是个“90后”非遗传承人,志将“赤水竹编”发扬光大。完成这个目标,杨昌芹靠的不仅是一双巧手,还有每年到高校充电的头脑,以及将传统技艺和现代生活审美相结合的思考和探索。“传统文化是未来乡村振兴的‘灵魂’,它让各地产业有了精气神,不会千篇一律。”她说。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化可以成为一个有力抓手。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也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比如,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掌握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知识,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存技能之一。加之电商网购、带货直播越来越成为助推脱贫的有效手段,因此,解决了认字读书的问题后,有必要也让脱贫人口“触网上云”,熟练掌握互联网文化知识,进而能让5G、物联网等成为他们得心应手的“新农具”“金扁担”。
上一篇: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文化大餐下一篇: 法律须对有毒企业文化说不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开幕09-02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亮点频现08-20
- 七夕:有情有意有文化08-18
- 透过当代文化的“门孔”08-10
- 南昌东湖区:探索文化引领老城改造新路07-26
- 特色文化“大餐”吸引非洲客人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