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阿朗赫赫尼那……在那“船歌”响起的地方

编辑:admin 日期:2025-03-17 14:31:31 / 人气:

央广网双鸭山3月17日消息(记者李雪 陈显春 张瀚予)“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这首广为人知的由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的民歌《乌苏里船歌》,唱出了赫哲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传递了赫哲族人民对美好新生活的热爱,它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也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成为展示中国赫哲族文化的象征和标志之一。2月7日,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由一群黑龙江小朋友唱响的《乌苏里船歌》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向世界传递。
“船歌”出新彩触动“词”中人
乌苏里江沿岸中国一侧为三江平原,千百年来,赫哲族人依岸而居,以捕鱼为生,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赫哲族音乐也在漫长的社会环境及生产生活的积累中诞生并流传下来。
《乌苏里船歌》的词作者之一胡小石先生,今年85岁了,3月10日,他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说,在电视上看到童声合唱《乌苏里船歌》受到外国嘉宾的喜欢,很是兴奋和激动。通过这首歌的传唱,自己也为哈尔滨亚冬会作了贡献,感觉很幸福。“这首赫哲族曲调风格的民歌,代表了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胡小石说。
胡小石接受央广网采访(央广网记者 张瀚予 摄)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郭颂、胡小石和汪云才3人根据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进行改编创作,《乌苏里船歌》在乌苏里江畔的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诞生了。
2015年胡小石在大顶子山与赫哲族群众合影(央广网发 饶河县委宣传部供图)
谈起这首歌的创作过程,胡小石仍激动不已。当年,他与汪云才在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与赫哲族人同吃同住月余。“《乌苏里船歌》完全是按照赫哲族人的故事创作,你既然要写一个民族,就必须要有这个民族的风格,必须要借鉴这个民族的音乐,这才是民歌。在四排乡,我和汪云才每天在一起商量怎么写,从作词的角度,写这个民族人们的心声和幸福生活。”胡小石说。
2015年胡小石在饶河留下墨宝(央广网发 饶河县委宣传部供图)
早春三月,记者冒着春寒走进饶河县四排乡,在赫哲风情旅游园区乌苏里船歌记忆馆,赫哲族群众身着民族服饰,正在排练演唱《乌苏里船歌》。领唱浦秋雨,是赫哲族伊玛堪、嫁令阔传承人,她从小就听父母及长辈们哼唱赫哲族小调。
排练《乌苏里船歌》(央广网记者 张瀚予 摄)
“赫哲族称其民歌为‘嫁令阔’,意即小调、小曲的意思。虽然赫哲族人口较少,却能歌善舞,年纪大的赫哲人都能唱几段赫哲族民歌。”浦秋雨说,“这些民歌,和我们的渔猎生产、宗教祭祀、生活娱乐过程分不开。这些民歌大部分都是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场景即兴创作而来,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下来了。”
1980年,《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载入亚太地区精品音乐教材。2011年,赫哲族“伊玛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船歌”响起的地方幸福绵长
跟浦秋雨一样,在四排赫哲族乡,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到三四岁的孩童,小曲小调张口就来,那是刻在赫哲族人骨子里的艺术基因。
乌苏里船歌记忆馆(央广网记者 张瀚予 摄)
“我们赫哲族渔民哼唱的一些小曲小调,能表达我们对自然、对生活、对信仰的一种歌颂。一般在节日中,包括婚丧嫁娶等仪式中,还有饭前饭后的一些活动中,我们用哼唱来表达感情。乌苏里船歌就是从我们赫哲族小调中得到了灵感,歌词里描绘的,就是我们赫哲族人生活和生产中的美好场景。”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乡长张营洲说。
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赫哲族人走下渔船走上农业种植、养殖、手工业制造等劳作方式,并依托独有的渔猎文化和秀美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四排赫哲风情旅游园区(央广网发 饶河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张营洲介绍,近几年,当地用心打造了四排赫哲风情旅游园区,夯实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阵地,建设了伊玛堪、嫁令阔、桦树皮画、鱼皮画四个非遗传习所,带动了非遗传承人的培育和发展。非遗传承人由开始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24人,他们服务于旅游景区,推动赫哲文化的发展,形成了旅游景区带动赫哲文化发展、传承人推动旅游景区繁荣的新业态。赫哲人生活在美丽的旅游景区内,生活甜美幸福,村民通过景区经营实现了生活富裕。
别墅成排(央广网发 饶河县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现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明亮,住的除了砖房就是楼房,村里还安上了公共充电桩。人们闲暇之余也去打鱼,心情好的时候,在船上哼唱小曲小调,生活都很幸福。”四排村村民毕伟君说。
农文旅融合建设新赫乡
2024年四排赫哲族乡农文旅融合大发展快发展,开发出更多有赫哲族印记的文化符号,全面提升赫乡的文化能级。全力打造了以赫哲族风情为主题的手办、系列鱼皮画、桦树皮画等文化创意产品,让传承千百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火起来”,让文创产品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赫哲风情旅游园区精品民宿(央广网发 饶河县委宣传部供图)
四排赫哲族乡将赫哲文化融合饶河当地特产,以丰富的赫哲文化内涵,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为推广饶河县域农产品销售赋能。形成以文促农、以农带文相互推动发展,打造了“蜜淌乌苏里、鱼跃赫哲乡”旅游IP形象。打造了一米科技示范菜园,放大文旅效应,增加收入。投资30万元建设230平方米集办公、产品展示、直播为一体的乡域创业孵化基地,提升村级企业孵化、电商人才培育等相关能力,通过发展电商,推介特色农副产品,让赫哲族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赫乡一米菜园(央广网发 饶河县委宣传部供图)
老歌出新彩,经典永流传。在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演唱《乌苏里船歌》的小女孩张舒涵开心地说:“从排练到正式演出,这首歌让我的心情很激动。用歌声唱响乌苏里江,用歌声宣传黑龙江,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感到无上荣光。”
文化浸染民族风,船歌唱出赫哲情。如今,赫哲族人世代生活的这片土地,别墅成排,风光旖旎,小调悠扬,幸福生活似乌苏里江水长又长……

现在致电 010-6688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