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编辑:admin 日期:2019-05-08 10:29:04 / 人气:
“天津不仅有时尚现代的城市建筑群,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会将更多报道触角伸向天津,不断聚焦天津文化软实力。”
“回去之后,我会跟家人和孩子讲解今天的所见所闻,让他们也对天津文脉有更深刻的了解。”
……
在外国友人的“点赞”声中,蕴涵丰富的文化风韵犹如一张“金色名片”,让天津逐步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涵养和支撑。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了让悠久文明融入现代生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天津不断推进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仅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专项资金,对老字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艺授徒给予相应补贴,还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推进编制我市长城保护规划等。
与此同时,还不断揭开掩盖在文物上尘封已久的面纱,让文物重新焕发生命力。
北疆博物院作为北方地区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和中国建立时间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收藏着大量珍贵标本、化石,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战乱一度封闭。近年来,经过市文物部门修旧如旧改造,重新向社会开放,展出各类标本化石近2万件。
刚刚参观完的陆女士十分感慨:“时移世易、百年沧桑,通过这些珍贵的标本,我们既能记起历史沧桑,也能看见岁月留痕,还能留住文化根脉。”
不仅让遗迹“动”了起来,还让文化“活”了起来。
我市积极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已建成区级公共图书馆分馆130个,基层服务点900个,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立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我自小靠轮椅出行,很多知识都是从图书馆得到的。”今年66岁的魏文镒大爷,与图书馆有着深厚“交情”,也见证了天津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以往去图书馆,遇到高台阶,上着别提多费劲了,现在不光轮椅出行方便,还能通借通还,最主要的还是书目多,内容丰富,敞开书架让我们翻”。
此外,还有一个显著变化让魏大爷感触颇深:“看书的人多了,一走进阅览室,总是座无虚席,还有很多带孩子来的,多亏了咱市委、市政府的惠民工程,能让书香伴着我们幸福前行。”
说起文化惠民,就不能不说说天津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文化惠民卡。这张小卡片,激活了天津演艺市场的一池春水。
“政府花钱请大家看戏,太实惠了。”市民胡金燕说,“我家里有3张卡,这几年一共看了400多场演出,光是票根就填满了一个厚相册。”
天津北方演艺集团票务分公司副总经理任博介绍,4年来,文化惠民卡累计已推出惠民演出1.3万余场,356万人(次)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惠民演出。
这项惠民政策,在让老百姓花小钱看大戏的同时,也为演艺市场注入了新动能。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每天都有二三十场话剧、歌剧舞剧、芭蕾、儿童剧、京剧、交响乐等惠民演出在各大剧场上演,极大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以往我们没有歌剧等高端演出,现在不仅有了,还吸引来很多北京或外地观众,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让我们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正在天津群众艺术馆排练的爱乐人室内合唱团创始人、团长李奇璇说。
“4年前,几个‘小伙伴’一起组建了这个团,当时没有场地,排练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今能在群艺馆‘安家’,可是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李奇璇笑着说,“群艺馆不仅给我们免费提供排练场地,还提供很多演出培训机会,将我们从业余‘玩票’团队孵化成如今的半专业团队,帮助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兴趣爱好转化成价值和能量。”
一座城市有文化,市民才有自信,发展才有后劲。文化和旅游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繁荣艺术创作生产、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在“文化内功”的修炼过程中,天津正努力将文化“软实力”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不断以文化之进助力文明幸福现代化天津建设。
上一篇:桐乡4家农村文化礼堂“晋级”省五星下一篇: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令人沉醉”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日本爱知县推出新招宣传本地文化 忍者和小朋友一起做体操08-27
- 全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经验交流会召开08-24
- 入选国家级平台2018“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项目资源库”08-22
- 沙河口区文化产业振翅高飞08-21
- “石榴籽计划”助力民族地区文化脱贫08-19
- 草原无限美 文化永传承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