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岁月」消失的指尖文化
编辑:admin 日期:2019-11-29 08:44:20 / 人气:
算盘托着我的身影,走过童年的纯真,少年的懵懂,青年的激情和中年的成熟,穿过蔚蓝的云彩。对过去的追忆,让人凝视那些如流水的岁月,往事像闸门一样打开,使我们看到停滞在旧日子里那些物件,包括爸爸,女儿拨动的算盘。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阿拉伯数字出现前是世界广为使用的计算工具,是中国人在长期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 长方形算盘摆在桌子上,爸爸戴着眼镜低下头读着眼前的数字,左手放在算盘木框左侧,右手在小木棍穿着的木珠上定位。当爸爸把目光抬起的时候,是关于单位墙壁上张贴的财务制度的栓释。爸爸目光坚定地盯着中间这根横梁,手不停拨动上半部两个算盘珠和下半部五个算盘珠的时候,他的表情和姿态告诉人,什么是专注。当爸爸专注于“二一添作五”和手下的单据校对时,把这个画面和其他专注的事情相比:护士专注于肌肉注射,摄影师专注于相机,厨师专注于案板。让人觉得天下最为镇定自信的人,莫过于爸爸了。
算盘在单位是较小的物件,因此爸爸放时最为仔细,不是稀罕,而是它害怕磕碰掉漆。这是一个权衡着单位收支平衡的工具,确丝毫没有伟大者的风范。它在数字的家庭里,也是一个男人,身后带着口诀。那些小小滚动的珠子,站在小木棍上,在爸爸的指尖跳舞。在计算的世界里,算盘珠与爸爸的工作和家里的日子生活在一起,一起讲述着关于勤恳,坚守和岁月的术语。这些术语被风吹过,被雨水洗刷过,被阳光晒过。风和阳光的语言被女儿耳濡目染,在报考志愿时义无反顾选择粮校财会专业,和爸爸一起走进了数字王国。
我开学的前一夜,爸爸背诵了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爸爸说: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爸爸背诵的寓意是告诉我小小算盘的价值,他背诵完毕开始忙活给我装学习用的算盘和整理珠算口诀。我想起,算盘和那些口诀在我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爸爸已经准备好,晚上手把手教我打算盘,检查背诵加减乘除法口诀。他又拿出来,仔细查看。仔细查看并没有特殊的用意,谁都不会弄坏一颗算盘珠,学校肯定有算盘。但爸爸所做的只有这些了。在时间面前,他只能听任日子如算盘珠一样滚动,当我背起行囊第一次离家到外地求学,随着算盘珠一起达的还有爸爸的期望。
我擎起羽翼,在梁上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的世界里遨游,并将心算融入其中,颗颗珠子缠缠绵绵掷地有声。我在算盘的久远里,明白了爸爸的偏爱。
在学校我见识了各式各样算盘,一个一米见长,三十厘米见宽的算盘被钉在墙上,老师推动一次珠子如登上一步台阶。我好奇珠子神奇站立,想亲手尝试一下,在第一次珠算课堂老师提问后我积极发言,如愿以偿登上讲台,上下拨动了沉沉的珠子,心如登上了泰山玉顶峰一样兴奋。原来,这算盘是专为教学设计的,材料是特制的。还有一种算盘逐渐取代了爸爸使用的大珠子算盘,它比较精致小巧,长三十五厘米,宽12厘米,较为使用。另外一种是掌上算盘,长二十五厘米,宽八厘米,便于携带,年轻人喜欢,年纪稍大一些不便操作了。
珠算课是我最喜欢的课,跟随老师的手指,学会了双手打算盘,也就是右手进行加减乘除法的操作,进位时左手推动算盘珠。我在指尖的世界里获得了珠算能手一级,在省市比赛中蝉联4届第一。当这些荣誉带到爸爸眼前时,爸爸心花怒放的把证书和奖杯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并小心翼翼地收藏好,犹如收藏一件奇石真宝。他拥抱着我说:“闺女,了不起,你生为珠算生,是为计算数字而来到世上的。”
我把学校使用的算盘拿给爸爸看,他在几种算盘之间凝视很久,手在小小的珠子上显得笨拙,很快便找到了感觉,那双枯瘦的双手即刻麻利地跳跃,此刻他显然不是五十岁。他抬头激动地说:“古时候,人们用小木棍进行计算,这些小木棍叫"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器--算盘。两千多年的珠算历史不断发展,如此精致实用的算盘是现代人的智慧,是算盘人的幸运,也是俺闺女的福气呀!我也能赶上潮流用新式算盘了。”
毕业以后,我跟随舅舅到乡里粮所工作,报道后赶上夏季收公粮。粮所人员少,收购公粮集中,舅舅安排我在付款岗位。付款就是自己在一间屋子里,门被反锁,窗户在外边被钢筋加固,留一个能递进单据的四方形小口,外边的人把单据递进来,我核对后把钱递出去。我第一次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害怕付错款,比较紧张。那时要求唱收唱付,唱收唱付就是:接到顾客手中的单据时,用算盘核对一遍单价、数量、金额,大声告诉顾客,这张单据共多少钱;接着在算盘下档左侧用右手大拇指推上一个算盘珠并定好位,右侧是刚刚核对好的应付款,最后进行加减,点好钱后说:“这是您的几十元几角几分钱,请收好,慢走。”说来神奇,小小的算盘珠精准到分,我不由感叹发明者的聪明创举,愈加喜欢算盘的聪明伶俐了。如今,最小的货币单位是角了,分钱不再使用,但那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和算盘珠一样的真诚刻在我脑海里。
收公粮需要夜战,最后一笔付款到凌晨三点后结束。这时,我赶紧从四五个大木头箱子里拿出付款单,左右手指在算盘上如浪花一样飞舞,如蚁的数子在算盘上爬行,一组又一组的数据整齐地罗列。最后,汇总后的数据和抽屉的现金一核对,一分也不差。我眨巴一下上下眼皮,困意全无,对算盘的爱更热烈了,我得感恩它,它的陪伴,它的付出是对我工作的肯定。这时,我想起了爸爸,想起了爸爸的算盘…‥
接下来七八天黑白连轴转,我没有出过差错,工作得到了舅舅和同事及百姓认可。打算盘的水平让大家夸得如花一样,并被冠宇“美女算盘能手”。以后的日子里,这种称呼被各种各样的比赛带到县里,市里,省里,随着荣誉的到来,我在十九岁入了党。算盘成就了我的人生,给了我光环。我把这份荣誉融入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在麦季,秋季收公粮的奋战中,融入在村里田间地头收购小麦、玉米、大米的身影里。无论是坐在办公室里,还是坐在拖拉机上亦是在磅秤跟前,小小的算盘如天一样擎起厚厚的云彩,一步一步地丈量着我脚下的路。
爸爸对我的成长更是无比炫耀。在我结婚时,他把算盘当作陪嫁品一起送达婆家,笑着抚摸着我的头说:“闺女,它是你形影不离的闺蜜呀,你要好生待它,它能带给你一生的愉悦和幸福。你不要因为有了丈夫冷落它,它是你的手艺是你的饭碗。技不压身,啥时有技术就有明天和未来。”我牢记爸爸的教导,示算盘如生命一样,在方寸的乡间小路上行驶着理想。随着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粮所结束了商品粮供应的时代,逐步走向了市场,我也从一名国有职工迈向了自谋职业这条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我抚摸着爸爸陪嫁的算盘,心里嘀咕,接下来如何,怎么谋生,脚步迈向那里。恰逢朋友的私立医院筹建,正在招聘财务人员,我填表报名等着考试。这时,家里人劝我找找朋友,行方便录取,我断然拒绝。心想,朋友干的是事业,你有能力自然为其所用,无为恰不被启用。在家等待考试的日子里,我到书店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书籍,挑灯夜读,从书中猎取了些许知识,在思想上完成了国有企业到私有企业的转变。
接到考试电话被告知自带算盘,这着实让我兴奋了一阵。我小心地拿出爸爸陪嫁的几个算盘,挑选了一个带着走进考场。只见攒动的人头挤破考场,有年轻的院校学生,有和我一样的职工,还有社会人员。我镇定地找到座位,仔细阅读试题,在需要计算的环节自如地运用算盘。我轻松地走出考场,三天后接到通知参加面试,并告知带着所有证件和算盘。 三天后,我把所有证件和算盘摆到考官面前,他们惊呆地翻看着一个又一个证件,然后再抬头看看我说:“这些证书都是你的吗?珠算等级证书也是你的吗?我们现场出题,你现场用算盘演示吧。”我拿过试题轻松自如的在算盘上滑动手指,每一次指尖跳动心脏都跟着起伏,如检查粮校毕业到粮所工作这十几年有没有瑕疵一样,一个算盘珠就是一个足印。最后,考官笑着说:“你被录取了,明天去上海参加集团培训三个月,培训结束后听从总部分配。”我把消息传递给爸爸,爸爸摸着算盘说:“努力吧闺女,你的人生才刚刚起步,让你的闺蜜陪你走好每一步路。”
“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宋末元初人刘因的五言绝句《算盘》,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默默无闻,不辞辛劳、不计回报的算盘人的品质。但随着计算机,计算器的普遍使用,陪伴了我几十年的算盘渐渐地淡出视野。
算盘,如今正处在被冷落和淘汰的尴尬境地,随着使用它的人的自然递减,正一步步走向灭绝。但作为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算盘脆生生的算珠撞击声,特别是它内有乾坤的指尖文化,变成朴实的诗情画意和难忘的记忆,成为一道风景,储存在我和爸爸的内心深处。如今,我依然珍藏着各式各样的算盘,包括爸爸陪嫁我的算盘。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文化兴盛中的 责任担当09-04
- 省文化厅:展现璀璨争辉的赣风鄱韵09-01
- 《大中医》蓄势待发 影视取材传统文化或成新潮08-27
- 传统文化变身大学选修“香饽饽”08-18
- 文化消费理论与模式要创新08-08
- 陈靖姑信俗 母性文化情牵两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