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交叉探究惠山泥人非遗技艺传承与文化再生
编辑:admin 日期:2020-03-03 13:35:59 / 人气:
该书充分利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的方法,对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无锡惠山泥人技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田野调查和深入探讨,通过历史文献法的系统收集、整理与分析,勾勒出了无锡惠山泥人技艺的产生、发展和演进的轨迹与历史脉落,还原了无锡惠山泥人技艺的传承谱系,分析了历史时期惠山泥人的业态与艺人群体的变迁。
在此基础上,该书通过实地考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对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传承基因以及传承人暨项目生存和保护的文化空间作了非常细致深入的考察与分析。该成果除了纵向关注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脉落以外,还从横向方面对其与天津泥人张的发展进行比较,以期发现其历史走向不同的原因所在。
同时,书中还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究了消费者对惠山泥人的消费偏好和市场分析,得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与结论。该项目还对惠山泥人的国家级传承人、市场传承人,或是工艺师们进行了民族志式的访谈,并走访了当地主管部门等,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书中利用Nvivo软件对访谈数据进行了逐级编码扎根研究,对于惠山泥人技艺传承、保护与发展路径和文化再生方法等进行了较有深度的分析,以词汇云、编码聚类模型、编码的Pearson相关系数、编码内容覆盖、交叉分析等进行了表格或图形化的展示,并进行了理论的归纳与提升。这种多学科交叉、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大量数据和图表的综合使用,使得该成果的研究内容更加扎实。整部著作严格恪守学术规则,注释和引文规范,是一部较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该书附录内容丰富,构建了苏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休闲产品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南国家级非遗按门类与地域进行开发评估。附录访谈内容围绕课题展开,数万字的文字整理,质性材料编码过程的可追溯,体现了作者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
该书既有清晰的历史脉落,又关照发展的社会现状,这对包括惠山泥人等作为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利用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整体而言,该书无论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还是在观点和结论上,都极具创新意义,凸显了其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文化兴盛中的 责任担当09-04
- 省文化厅:展现璀璨争辉的赣风鄱韵09-01
- 北京文化半年缴所得税增逾5倍 投二代妖精亏1.5亿08-22
- 明年安置退役士兵取消文化考试08-11
- 文化消费理论与模式要创新08-08
- 以红色文化资源 为老区“塑形”“铸魂”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