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家门口的历史文化画卷,快来浦东大团历史文化走廊打卡

编辑:admin 日期:2020-04-17 11:16:43 / 人气:

“大团历史文化走廊的内容,我已经来看第3次了。”近日,家住浦东新区大团镇东南社区的施老伯,来到大团文化服务中心仲超广场,观看新建成的大团历史文化走廊,上面有历史文化、风云人物、非遗文化、文物建筑的图文介绍。
新建成的这一历史文化走廊,远看好像白墙黛瓦的古建筑,木结构的一块块展板又像墙上的一扇扇窗。展板图文并茂,展示了吴仲超、王艮仲、盛幼宣、马荻生等19位当地历史文化名人事迹,还有非遗文化、古建筑、古桥等文物保护点等。参观的市民能够了解浓厚而深远地方文化,感受当地历史文化名人的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的引导作用,激励人们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设做贡献。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前来仲超广场观看历史文化走廊的社区居民日渐增多。
图说:市民们参观新建成的浦东大团历史文化走廊。陈志强 摄
据记载,大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公元960年(宋建隆元年),大团老护塘以西成陆,塘东逐渐形成。南宋时期,大团地区辟为盐场,出土碑文记载为“长人乡新场一团湾”,曾是下沙盐场最重要的生产、运输和集散中心之一。清末民初,大团成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贾云集,上塘老街商业繁荣,号称“三步一家,五步一店”,因此有“金大团”之誉。
从古至今,大团爱国志士、实业大家、商界精英辈出,他们推动着时代的进步,也见证了大团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蕴。新中国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吴仲超,浦东实业家、原全国政协委员王艮仲,书画家叶秀山、实业家徐志超……他们或生于此,或长于此。
大团的非遗文化有13类34个项目,其中《锣鼓书》《哭嫁、哭丧歌》《龙潭竹篮》《龙潭酒酿》《灶台砌筑技艺》《二胡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市、区级保护名录。还有吴仲超故居、徐志超宅、潘氏宅、潜龙桥、义济桥、莲贤桥等19个区级文物保护点赫然在目。
如今,步入大团历史文化走廊,仿佛进入了时间的隧道,新中国故宫博物院第一任院长吴仲超的雕塑矗立在广场上,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板,如同一幅幅历史文化画卷,向人们诉说着流逝的岁月。
施老伯说,许多居民对展板上的《大团赋》很感兴趣,他已经看了好几遍了。这一千字文浓缩了大团的历史文化、名人特产、风土人情等等,他带着读初中的孙女来阅读并抄写《大团赋》的内容,这是了解家乡文化历史、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情怀的一个窗口。

现在致电 010-6688111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